在現代工業材料體系中,鎢以其卓越的耐高溫性、高密度和耐磨性成為 “工業的牙齒”。以鎢為核心的兩類材料 —— 鎢鋼(硬質合金)與高鎢合金,雖同屬鎢基材料,卻因成分設計、性能特點和工藝路徑的差異,在工業領域扮演著截然不同的角色。本文將從材料本質、性能特性、制備工藝及應用場景等維度,深入剖析兩者的核心區別與工業價值。
1. 鎢鋼:碳化物與粘結相的精密協同
鎢鋼,學術上稱為 “硬質合金”,是典型的金屬 - 陶瓷復合材料。其核心成分為碳化鎢(WC),占比可達 70%-95%,作為 “硬質相” 提供堪比金剛石的硬度;而 ** 鈷(Co)則作為 “粘結相”(5%-25%),通過高溫燒結將碳化鎢顆粒緊密連接,賦予材料必要的韌性。此外,為優化特定性能,還會添加少量碳化鈦(TiC)、碳化鉭(TaC)** 等,例如 TiC 可提升抗高溫氧化能力,TaC 可增強耐磨性。這種 “硬質相 + 粘結相” 的二元結構,使鎢鋼兼具陶瓷的高硬度與金屬的延展性,成為工業切削的 “利刃”。
2. 高鎢合金:純鎢基體的合金化改良
高鎢合金則以純鎢為基體(含量 80% 以上),通過添加鎳(Ni)、鐵(Fe)、銅(Cu)等金屬元素形成固溶體合金。例如,經典的 “鎢鎳鐵合金”(W-Ni-Fe)中,鎳與鐵的比例通常為 7:3,既能降低純鎢的脆性,又能保持高密度特性;而 “鎢鎳銅合金”(W-Ni-Cu)則利用銅的良好導熱性,適用于電接觸場景。與鎢鋼的 “復合結構” 不同,高鎢合金本質是單一基體的合金化改性,通過元素間的原子級互溶,改善純鎢難加工、易斷裂的缺陷,形成 “高密度、可塑型” 的鎢基材料。
二、制備工藝:粉末冶金的不同演繹
1. 鎢鋼:精密燒結的 “陶瓷 - 金屬共生”
鎢鋼的制備依賴粉末冶金三步法:
混粉與成型:將碳化鎢、鈷及添加劑粉末通過球磨均勻混合,采用模壓成型(適用于簡單形狀)或注射成型(適用于復雜結構,如精密鉆頭),形成素坯。
高溫燒結:在 1300-1500℃的真空爐中,鈷粘結相熔融并浸潤碳化鎢顆粒,冷卻后形成 “硬質相鑲嵌在粘結相中” 的顯微結構。燒結過程中,鈷含量每增加 1%,材料韌性提升約 5%,但硬度下降 1-2 HRA,需精準控制。
后處理:部分產品需進行滲碳、涂層(如 TiN 涂層)處理,進一步提升表面硬度與抗腐蝕性。
2. 高鎢合金:從粉末冶金到熔煉鑄造的多元路徑
高鎢合金的制備工藝更靈活:
粉末冶金法:適用于中小尺寸部件。將鎢粉與鎳、鐵等金屬粉混合后,在 1200-1400℃進行 “液相燒結”—— 鎳鐵合金熔化后包裹鎢顆粒,冷卻后形成致密結構(密度可達理論值的 98% 以上)。
熔煉鑄造法:針對大尺寸部件(如航空配重塊),需在 2000℃以上的真空爐中熔化純鎢與合金元素,澆鑄入模具后冷卻。該工藝對設備要求極高,但可獲得無孔隙的高致密度材料。
熱等靜壓(HIP):高端領域(如穿甲彈芯)會采用 HIP 技術,通過高壓高溫進一步消除微觀缺陷,提升抗沖擊性能。
值得注意的是,高鎢合金的 “可加工性” 遠優于鎢鋼 —— 前者可通過鍛造、切削等傳統金屬加工工藝成型,而鎢鋼因高硬度只能通過電火花、激光等特種加工處理。
已經是最后一篇了
金信硬質集團被納入2024年株洲重點觀摩項目
亮進度、曬成績!2024年株洲市打造“三個高地”二季度講評會之重點項目觀摩活動舉行,市委書記曹慧泉,市委副書記、市長陳恢清分別率隊觀摩。市領導何恩廣、劉光躍、聶方紅、楊英杰、江小忠、羅紹昀、劉亞亮、羅
2024/8/12
- 鎢鋼和高鎢合金它們之間的區別2025/4/29
- 【調研指導促發展】新華社及市委宣傳部一行蒞臨株洲金信調研硬質合金生產創新成果2025/3/8
- 硬質合金板材有什么特性?2025/1/22
- 株洲金信帶您了解硬質合金模具2024/12/23
- 防滑鞋釘讓行走更安全2024/12/23